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规范》的要求,现将《浙江诸暨万宝机械有限公司年产50万套乘用车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项目(涂装生产线及配套辅助设施)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建设单位(用人单位)名称、地理位置及联系人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浙江诸暨万宝机械有限公司
地理位置: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工业区
联系人:朱哲剑
二、项目名称及简介
建设项目名称:年产50万套乘用车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项目(涂装生产线及配套辅助设施)
建设项目内容:本次评价范围主要以浙江诸暨万宝机械有限公司年产50万套乘用车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项目(涂装生产线及配套辅助设施)所涉及的内容为准。主要有涂装工段(包括自动化镀锌线、阳极氧化线)、盐酸储罐、危化品仓库、污水处理站。
因建设单位生产规划原因,金属钝化生产线未进行生产布置,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
建设单位其他原有车间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
三、 现场调查、采样、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名单、时间,建设单位(用人单位)陪同人
人员分工 | 姓名 | 职称 |
建设单位陪同人 | 朱哲剑 | 法人代表 |
现场调查人员、时间 | 金嘉敏、李琦旦 2018-05-24 | |
采样、检测人员、时间 | 金嘉敏、李琦旦、陈恩光 2018-05-24 至2018-05-26 |
四、建设项目(用人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测结果
根据本项目的工艺特点,结合《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及相应的检测方法标准等法规、标准的有关规定,确定检测项目共11项。
化学物质:其他粉尘、氢氧化钠、氯化氢及盐酸、氯化锌烟、二氧化氮、氨、氟化氢、铬酸盐、硫酸及三氧化硫、硫化氢
物理因素:噪声
根据检测结果:
工作场所40h等效声级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 物理因素》(GBZ 2.2-2007)的要求。
工作场所各工种接触的化学有害因素的检测浓度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的要求。
五、评价结论与建议
结论:
1)本项目正常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
化学物质:其他粉尘、氢氧化钠、氯化氢及盐酸、氯化锌烟、二氧化氮、氨、氟化氢、铬酸盐、硫酸、硫化氢。
物理因素:噪声、高温。
另外在项目设备异常或维修时除以上因素外,还可能接触天然气、硫化氢、氨、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电焊弧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等。
2)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本项目行业分类为C-3360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同时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安监总安健〔2012〕73号)的规定,以及考虑到企业所用的原辅材料、生产工艺等情况,本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
3)本项目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等标准的相关要求;
4)本项目针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了一定的防尘、防毒、防噪、防暑降温等防护措施,较好地控制了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
5)本项目应急救援设施、个体防护用品符合职业卫生的相关要求;
6)本项目作业人员接触的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水平符合要求;
7)本项目职业健康监护还存在不足,应予以改进;
8)本项目职业卫生管理符合《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的规定》(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等的规定;
本项目已采取了一定的职业病防护措施,企业针对不同的作业岗位配备了较齐全的个人防护用品,以降低工人实际接触的有害物质浓(强)度,且各项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能有效运行,因此,本项目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在采取了本评价报告所提对策措施和建议的情况下,能符合国家和地方对职业病防治方面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具备了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的条件。
建议:
1)根据对项目的分析,并结合检测结果,本项目生产工艺采用机械化、自动化和密闭化为主,正常情况下工人在工作场所接触各化学毒物的水平可以符合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但却存在较多的管道,并且存在的化学有害因素主要为硫酸、盐酸等。建设单位应重点做好应急方面的职业卫生工作,为防止物料跑、冒、滴、漏,其设备和管道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2)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演练应包括急性职业中毒,并不断对现有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定期更新;
3)在使用酸碱化学品时,操作工应穿戴好防毒面具、防护服、防护手套、护目镜,作业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
4)应规定如何保存个体防护用品,如防毒口罩员工未佩戴时,应尽量密封保存,不能直接暴露于工作场所,否则会降低其使用寿命;并设置防护用品存放柜;
5)应规定由专人对个体防护用品及现场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与教育,确保工人在作业时可以正确佩戴;